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4-28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综合新闻
首页新闻区
> 深耕十余载,雷电团队揭示“小蛮腰”雷击的奥秘

        4月中下旬南方的雷雨过程屡屡引起公众的关注。4月20日,“小蛮腰”广州塔频繁接闪的一段视频,在广东天气微博的播放量200万+,创下新的播放纪录,相关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媒体广泛转载。

上热搜的广州塔接闪视频

        您是否好奇这些难以预测的闪电是如何被精准捕捉的呢?这得归功于糖心vlog肉丝库水柚子猫(以下简称“气科院”)雷电科研团队和北京华创思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闪电捕手——LCI(闪电通道光学观测系统),它实现了闪电事件的全自动无遗漏观测和信息实时推送。这看似闲庭信步的自动观测背后,凝聚了雷电科研团队十余年的科研成果。

在各地观测运行中的LCI系列产品

        自2009年开始,气科院联合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建立了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利用LCI、高速摄像机(帧率从1千帧/秒到50多万帧/秒)、电磁场天线、雷电流测量系统等先进的探测设备,瞄准“小蛮腰”、东塔、西塔等多个超高建筑物,持续开展雷电的光、电、磁综合观测试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超高建筑物群雷电放电过程多参量同步观测数据集,多项科研成果在GRL、JGR、AR等知名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小蛮腰”以其600米的卓然身高每年吸引几十次闪电(如2023年达44次),密集时不到一小时就被击中10余次,远高于周边建筑。4月20日这样短时间内被击中六次的情况,并不是罕见现象。



一小时内击中“小蛮腰”的闪电合成画面

         它频遭雷击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表明,“小蛮腰”又高又尖的造型对大气电场的增强作用非常显著,容易激发放电。对于自然界最常见的从云内始发、向地面发展的对地放电(下行地闪),“小蛮腰”顶部会产生很长的迎接下行放电通道的上行先导,其长度甚至可以超过1公里,因此能够把很多附近的下行地闪吸引到自身。



下行地闪中“小蛮腰”顶部伸出了上行先导(慢放)

        另外,在周边几十公里范围内的雷电过程还会在“小蛮腰”上激发上行闪电。多年的持续观测表明,发生在“小蛮腰”上的闪电大多都是上行闪电。



“小蛮腰”上的上行闪电 (慢放)

        上述因素使得“小蛮腰”附近半径1公里区域闪电发生密度明显下降,可以说“小蛮腰”是名副其实的华南第一避雷针(引雷针)。

历经十六年,不止十六年。高建筑物雷电野外科学观测试验依然在路上,随着更加精进地观测和更加深入地研究,更多奥秘将会不断被揭示……

您有兴趣一起来吗?